医疗应急“白金10分钟” :织密全民急救安全网
▲专访“白金10分钟”理论倡导者何忠杰主任医师
中国网北京10月13日讯(记者 胡俊)“现代急诊医学对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,白金10分钟,黄金1小时成为伤病救治的重要法则。”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首都地区军队急救中心顾问、何忠杰主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从医近40年,何忠杰医师始终扎根急危重症一线,首创“白金10分钟”理论,牵头推动全国自救互救普及,用行动填补专业急救抵达前的“医疗空白”。
何忠杰的“白金10分钟”理论,源于临床中无数次的痛心经历。曾有交通伤、溺水、意外伤病患者在送医后,即便医护人员用尽“十八般武艺”仍无力回天,而根源在于伤病发生后到专业急救抵达前的关键时段,缺乏有效的现场处置,丢失了救治的时效窗。我国120急救体系虽不断完善,但多数地区急救反应时间需10分钟左右,这段时间正是危及生命的“生死时效窗”。
“这10分钟要关注所有危及生命的情况!”何忠杰明确,“白金10分钟”重点针对三类致命场景:一是创伤大出血,四肢远心端血管破裂可通过徒手按压快速止血;二是气道异物梗阻,通过背部叩击、胸腹部冲击等徒手操作可疏通气道;三是心跳骤停,我国每年超100万心跳骤停猝死患者中,65%在发病头10分钟死亡,及时心肺复苏能大幅提升生存率。
为让理论落地,何忠杰从1998年前后便开始推广急救科普,北京的报媒曾专题报道他的培训活动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,他带领团队成功抢救心跳骤停的南非自行车教练员,无后遗症的救治成果引发国际关注,更坚定了他推广“白金10分钟”的决心。2010年10月10日10时10分,他联合全国9个城市11家医院,发起“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”,这是中国医生对国家急救应急文化事业发展的创新贡献。如今参与单位已累积800多家医院、200多家社会组织,志愿者近万人,面对面宣传覆盖超500万人。2018年,“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”在京正式注册为“北京白金十分钟时效应急技术研究院”,推动急救培训走向规范化、持证化,先后为山东校医、伊春老师、延安科普医疗人员、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等群体开展持证培训,结合“‘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’急救应急基层行”在全国开展,有5000多人获得了“白金十分钟急救员”、“白金十分钟急救培训师”培训证。
在国家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,何忠杰也在探索“白金10分钟”与顶层设计的衔接。目前浙江省、安徽省部分城市、北京部分区域已试点“10分钟急救圈”,与他的理论不谋而合。他还关注中西医融合急救,提出在“围心跳骤停”概念和分期处置方案,在围心跳骤停的早期,可结合中医针灸、穴位按摩缓解症状,舒缓患者疼痛和焦虑情绪,纠正或缓解疾病的病理生理的恶化机制,纠正或延缓疾病的恶化过程,为后续救治争取更长的“生死时效窗”。
如今,何忠杰计划进一步完善“白金十分钟”理论,推动其在自然灾害逃生、战争中官兵自救互救等多领域落地,平战结合、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等思路不断在跨界交流和融合中完善。“希望全社会都能认识到急救时效性规律的重要性,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”从临床医生到急救科普推动者,何忠杰用近40年坚守证明:“白金十分钟”不仅是理论,更是能挽救无数生命的“全民必修课”。